close
想,無法達成;做,才有可能------《Dream Ocean》夢想海洋


         夢想,多半是從一個點子出發。

達成夢想,需要勇氣、毅力與一群人的支持。

 

這是紀錄蘇教授帶領一群年輕人想要用獨木舟環遊世界的故事,身長在島嶼台灣的我們,無形中被從小灌輸恐海教育,覺得海邊十分的危險,能不靠近,就不要接近。父母親聽到自己的小孩要到海邊嬉戲,也都多半拒絕,卻沒有教如何與海相互依存。看了這電影,才更感到自己原來是被這樣的大眾意識下,而離海越來越遠。

 

忽然想起,好險當年高中的時候,體育老師一直逼著自己要學會水母漂與仰漂,希望住在海島上的我們,就算無法救人,至少要學會自救,當時考試還在寒冷的溫度下,學會後,還是很有成就感的說,對水至少也不那麼害怕。

 

這紀錄片重新喚起我對海洋的好奇,也許無法像這些成員們可以划獨木舟在海洋中奔馳,但至少會想再去親近這美妙寬廣的海。也讓我回憶起當年到帛琉浮潛時,對發明浮潛工具人,所產生的尊敬之心。

 


《夢想海洋》讓我重新思考著多元的意義,目前的生活看似十分多元進步,我們所擁有的選擇好像很多,卻也十分的侷限。就像台灣目前的水果看似很多,但真正能選的品種卻不多,許多都被商業考量化,為了最大利益,而只做某些種類的農作物,多元性就此消失。而蘇教授十分有趣,還在花蓮的海邊種植了葡萄園,說也許有100株都無法種活,但只要有一株可以在鹹水中生長,就也成就了現今的葡萄園,而且自己相信這是最好吃的。

 

夢想海洋》也讓我重新感受「好學生」思考模式的影響,無形中我們只會找標準答案,卻忘記了嘗試失敗也是找出答案的重要過程,尋找「為什麼」,更是訓練思考力的另一項功夫。要跳脫出目前的框框,卻也有著許多的現實要面對,我們現在可以到各個國家,看似十分方便,但選擇的方式卻只有幾種可以出境,無法隨心所欲行動,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公文需往返、申請,很難因應所有的個別需求,不懂的,就先不開放為原則,好處是可以讓彼此信任的方式做交流,但就少了多元性及多樣化。利弊得失,真是難以衡量。

 

成功不一定在我,但人就是要有夢想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電影 台灣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chi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