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千辛萬苦的文物保存 ------ 國立故宮博物院

 

習慣邊吃飯邊看電視的我,在剛剛偶然際遇下,隨手轉了電視台,忽然看到了讓我期待已久的主題:「國立故宮博物院」。

   
對於台北故宮的好奇,很早就埋在心中。大學時代有一門「藝術作品與名畫欣賞」的選修課,啟發了我。而當時開課的陳瑞玲老師就曾是故宮館長學生。那時她課堂上幽默風趣地介紹故宮文物遷移的血淚史,使我了解到文物保存的重要,及台北故宮的珍貴及價值性。

 

National Geography此時段就是介紹了故宮的這趟辛苦過程,以及其中典藏的精華。這些文物保存的一切源頭,要從清朝的第六任皇帝------乾隆,開始談起。他不愧是風流倜儻又熱愛藝術文物的皇帝,常常會與藝術家們聊天,也保護歷史文物,甚至請人編撰四庫全書。由於他的倡導,也使許多藝術家們紛紛進貢更多新奇、有創意的文物,如色彩豐沛的轉心瓶、或是有十七層的手工象牙球,抑或是很小卻手工精細的船。自此讓北京故宮深藏了許多寶貝的文物們。 

 

直到了民國初年,日本侵襲中國後,為了保護文物不被破壞,從北京被移到上海,隨著戰事的增溫,又被遷到南京,後來更因戰火的猛烈,便分批往內陸遷移。終於中國打了勝仗,但後來國共的情勢,就讓經典文物中的精華們,乘船往台灣保存,造就了今日世界級的台北故宮。

 

故宮為了保存這些文物,需要在內部做精密的監控,二十四小時的保安人員,二十四小時的監視畫面。許多在故宮工作三、四十年的員工,也都無法一探藏寶的地下寶庫。而地震也是文物損傷的兇手之一,尤其針對展覽物的部分,會使用細的尼龍線固定,幫助文物不會被傾倒、損毀。

 

故宮也使用現在的各種科技,來對文物作保存及研究。使用連續拍攝的技術,將文物表面的細節紀錄至電腦中,甚至做成立體圖來分析。也用X光來拆解各個結構,了解一些精密文物的構成秘密。當然,很多的文物經過時間、光、空氣的催化,會造成不一樣的老化,所以修復也是很重要的工作。在故宮也有專門世界級的團隊,專門負責相關的研究、補強,像宋朝的畫就只能展出45天,因為超過這些天數,便不容易修復成原狀了。

 

明明這麼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就在自己生活的周圍,明明就住在台北市,但每次我到故宮,還是以看特展為主,都忘記了我們自己擁有的文物是多麼令人羨慕。最近也要來找幾天,好好了解這些寶貝們的歷史,才不會愧對這麼多辛苦的前輩,為我們保存了這些珍貴的資產。  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chi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